【九龍城重建】潮泰特色商戶不足四成選擇「回遷」 有食肆稱「簽住先」最終或結業
(獨媒報導)市建局的九龍城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影響當地潮泰社群。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七月的網誌中,曾稱三組「特色商戶」中,六成「街市食品店舖」選擇回遷,惟未有提及最重要的「潮泰食品及餐飲店舖」組別。
《獨媒》就此向市建局查詢,局方拒提供「潮泰食品及餐飲店舖」回遷分項數字,僅合計「街市食品店舖」稱共約四成選擇回遷。換言之「潮泰食品及餐飲店舖」組別回遷率肯定遠低於四成。
至於餘下的組別即「為泰潮社群提供服務的地區組織或機構」,市建局稱對方為及早另覓永久處所為相關社群提供服務,較為切合服務的需要,故沒有選擇回遷。
《獨媒》在向市建局查詢前,在今年8月花兩日走訪受重建影響的區內商戶,一共接觸到85間,當中約50間願意受訪,其中21間被列為「特色商戶」。21間「特色商戶」幾乎清一色對是次市建局的回遷或過渡安排態度保留,甚至有所卻步。
21間「特色商戶」中,有8間向市建局交回「參加搬遷計劃意向書」(意向書),比例為38%。惟當中有食肆僅「簽住先」,不會待10年後回遷,如未能覓得合適舖位或選擇結業。在市建局網誌中被形容為「欣賞市建局為泰國特色商戶提供回遷方案,讓其店舖能在項目重建後繼續營運,將地區情誼傳承下去」的「金麥泰泰國菜館」老闆陳先生,考慮到如回遷需10年內搬遷兩次,不符成本效益,或選擇自行覓舖經營。
經營20年泰裔老闆指十年變數大:人都唔知仲係唔係度
九龍城多條核心街道,完成重建後將被「大洗牌」,其中多間潮式、泰式及火鍋食肆林立的南角道,會被改劃成連接新政府綜合大樓的綠化行人步道、及市集廣場。至於被列為「潮泰食品及餐飲店舖」的「特色商戶」,可回遷至料最快2034年起落成的衙前圍道項目。市建局亦在同區、料在2030/31年落成的啟德道/沙浦道發展項目中預留商舖,「潮泰舖」可以為期五年、市價七折的租金優先租用。
五間位於南角道的泰式餐廳及食品店向《獨媒》確認,被市建局歸類為「潮泰舖」,並獲得回遷資格,當中兩間向市建局交回「參加搬遷計劃意向書」。
不過已簽回意向書亦不等於決定回遷,在區內營運20年的「泰式美食」泰裔老闆娘笑姐明言會放棄回遷,指等候期達十年,變數大「人都唔知仲係唔係度」。
笑姐操着一口流利廣東話,憶述自己1991年到港,當時「完全唔識講(廣東話)」,由粗口學起。年近60歲的她擔心十年後體力不支,「仲有力咩?都要退下休,嘆下世界。」重建在即,笑姐形容「呢度好似屋企,你話捨唔捨得。」
「金麥泰」憂搬兩次成本高昂
另一間位於南角道泰國食肆「金麥泰泰國菜館」,在區內開業34年,陳老闆透露,不少起初同意回遷方案的店舖,得悉回遷要等待十年後紛紛「打退堂鼓」。行政總監韋志成在上月尾網誌形容金麥泰的陳老闆「有信心市建局一系列的工作,能保留小泰國的特色」,不過陳老闆就向《獨媒》表示「唔擔心就假啦」。
陳老闆原本確打算覓合適臨時舖位經營,之後回遷至新發展項目內的商舖。不過他再三考慮後,認為「搬兩次」不符成本效益,「裝修一間清水舖隨時要二三百萬,十年後又走人,你話邊度抵?」他指在等待新項目落成的十年期間需自行覓舖,市建局僅會為租戶介紹市建局新落成的樓盤供參考,但並沒有提供過渡方案或租金優惠,笑言「如果平啲租,又唔同。」
「一個月都無命啦,仲要等十幾年喎」,有經營十多年的食肆亦已登記回遷,惟老闆明言僅是「登記咗先」。老闆不願具名,他批評市建局回遷安排「抽象」,解說官腔而且不明確,「一時又話(回遷)要等十年,一時又話七年,無可能咁做生意……你唔係應該規劃好晒咩?」。
至於六成選擇回遷的街市舖,情況又如何?
將被拆卸的九龍城街市一街之隔的衙前塱道,有26間相連的街市地舖,亦是潮州食品店的集中地。市建局稱,會在新街市大樓預留舖位,供合回遷資格的「街市舖」以7折租金租用5年。過渡期間商戶可遷至衙前塱道和南角道部分臨街地舖,或自行在侯王道、賈炳達道或九龍城廣場另覓商舖。
50年潮式雜貨「元合」嫌過渡舖位太小
《獨媒》記者訪問了衙前塱道10間「街市舖」的負責人,有已經登記過渡及回遷的商戶,對過渡計劃的詳情,如舖位的大小、租金、位置、賠償等,依然存在疑問。亦有小店不滿過渡舖位的大小、擔心回遷需「搬兩次」,故未有選擇回遷方案。
不接納過渡方案的,有自設工場製造多款潮式食物、營運50多年的「元合雜貨」 。負責人翁先生解釋指,臨時舖位面積太小,不足以重設工場,而且擔心搬遷成本高昂,估計裝修、搬運及添置雪櫃等器材需花費過百萬。
滿頭花白的翁先生冷笑道:「我今年70歲,搬返返嚟都差唔多90,點搬啊?」他會嘗試自覓附近地舖繼續經營,惟對原區重置深感悲觀,「依家呢度幾十萬,喺附近揾個舖買,最少一百幾十萬 ... 就算租,都最少要八萬幾,依家先七萬幾.……」
老店年輕承傳人:直程好似淘汰我哋
「重建後一下無咗三分一九龍城(人口),我哋啲客全部喺九龍城,餐廳又唔做,所以我哋都好難做落去」,自詡為林記臘味家「第三代傳人」、現為大學生的林先生,解釋不打算回遷的原因。
林先生指,市建局的賠償不足以在同區找到合適舖位落戶。屹立逾半世紀的老店,有機會在遷出後就此告別,他嘆道,「直程好似淘汰我哋,唔比我哋做落去……」
本研社指回遷地點「偏遠」 新人口或「唔受落」潮泰食肆
本土研究社研究員鄭捷龍認為,回遷的選項之一的啟德道/沙浦道位於九龍城最東邊,偏離了本身潮泰食肆集中的核心地帶,「你今次咁大動作去改造,其實真係可以成行成市?」
他指現時經濟低迷,老店普遍經營困難,「搬一搬,未必每個都咁有魄力,可以重新適應新環境。」他又提到新落成的高級住宅將吸引的中產人口進駐, 對潮泰食肆文化未必「受落」,「雖然依家可能好多人跨區食嘢,但始終都靠本地街坊支持該區經濟。」
至於「街市舖」,鄭捷龍指過渡方案「勞民傷財、不負責任」,先要原來在衙前塱道和南角道店舖搬走,讓合回遷資格的街市舖頭遷入作短期過渡,待2031年新街市完工後,作最後回遷。如選擇自覓店舖,選項之一的九龍城廣場亦早於2020年獲城規會批准改劃申請,重建為兩幢高31層的住宅大廈,「你自己重建,又叫商戶搬進另一個可能重建的項目作過渡,係好奇怪囉」,「整咗好大個問號、炸彈比商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