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在巴黎奧運期間,兩名滑浪風帆港隊代表鄭清然、馬君正雖未取得獎牌,但因中國香港滑浪風帆會主動在網上直播賽事,令這項運動受到更多關注。風帆會隨後開辦傳媒體驗班,邀請《獨媒》記者嘗試滑浪風帆、風翼,由前風帆港隊代表陳煒澄、林晉甫帶領。林晉甫指,他們希望藉著奧運熱潮,推廣滑浪風帆、風翼這兩項運動,吸引大眾參與和傳承。

對滑浪風帆運動員來說,近年最主要的挑戰是自2020年東京奧運轉了板種,運動員需駕馭俗稱「飛機翼」或「水翼」的板。林晉甫指「水翼」速度加快時容易升起,因此運動員需要增磅,以重量壓住它:「以往要求運動員高、瘦、鋼條型身材,但現在不同了,我們男人由60至70kg增到90kg左右,對我們也是一大挑戰。」

相比之下,可以板、帆分離的滑浪風翼是新興運動,帆身可以吹氣,重量較輕,但同樣可以在海上馳騁。今個星期,滑浪風翼世界盃(WingFoil Racing World Cup)在中國平潭縣舉行,港隊亦積極派出7名運動員應戰。

無標題

無懼雨水、風球照訓練 直播需用航拍機成本高

香港三面環海,加上合適的風力,有利滑浪風帆、風翼等水上運動發展。現時本港有五大水上活動中心,分別位於創興、赤柱、聖士提反灣、大美督及黃石。陳煒澄指,夏天的風通常由海面吹向陸地,溫度較高,故在大美督或馬鞍山出海會較合適;至於冬天吹北至東北風,在赤柱和長洲出海更有利。但即使落雨或一號風球,運動員都會照樣出海練習,以適應不同環境。

在剛剛結束的巴黎奧運,港隊代表鄭清然和馬君正分別出戰男、女子iQFOiL組別賽。因海上運動直播有訊號限制,他們的初賽都未有電視台直播;中國香港滑浪風帆會遂在Instagram開直播,以GPS追蹤畫面解說即時賽況,最高峰時有逾250人觀看打氣。

林晉甫解釋指,滑浪風帆以往都是透過幾輪比賽計算總分去排名次,而非淘汰賽形式。他說,假如要直播風帆賽事,便需要使用航拍甚至直升機,成本很高;因此賽會通常在運動員身上安裝Gps定位,並於網頁即時更新他們的位置。

多得風帆會的網上直播,不少港人總算能夠實時追蹤賽程,並為兩人打氣。鄭清然賽後指,沒有想過有那麼多人關注和支持他們,除了家人、朋友及教練,還有很多素未謀面的香港人,這些支持將推動他做得更加好。

無標題
陳煒澄(左)與林晉甫(右)

本周續有港代表出戰世錦賽及滑浪風翼世界盃

在香港,滑浪風帆是「A* 級」精英體育項目,獲得較多政府資源,而歷年來也出現不少優秀的滑浪風帆運動員,例如陳慧琪、陳晞文、鄭俊樑等,不時傳來獲獎消息。

其中歐令揚及何銘諺,周二(20日)起出戰瑞士舉行的 U23 iQFOiL 世界錦標賽。另外滑浪風翼的世界盃中國平潭站,亦於周三(21日)開始派出七位運動員出戰,包括陳煒澄、魏瑋恩、何允輝、周梓熙、何智豪、連啟華及陳偉豐,至於新成立的青少年隊,也有三位成員一同前往見識世界頂級水平。

陳煒澄認為所有滑浪風帆、風翼運動員都很厲害:「要自己一個人在海上解難,又大海大浪,衝破很多心理關口……某些動作較高難度,就算轉一個彎,都可能要兩、三年才可掌握到。」

無標題

大眾可從暑假興趣班開始 享受「愈來愈快」

康文署亦有定期舉辦課程給市民參加,最基礎的入門訓練(初級)只需兩天就可完成課程;有興趣的市民如果繼續「玩上去」、完成特定課程及考獲相關資歷,更可自行租用各種風帆,隨心情出海。

無標題
陳煒澄(左)與林晉甫(右),同樣在8至10歲參加暑假興趣班,到11至14歲參加青訓,之後升上港隊,參與國際賽。

據陳煒澄觀察,暑假是學生參與滑浪風帆的高峰期,大概有400至500個同學會接觸到;冬天人數相對較少,但如果有心的,都會繼續訓練。他又指,玩滑浪風帆的人來自不同地方,有時可能要搭一兩小時的車程入來訓練,但因為是自己喜歡的事,所以也很值得。

無標題
眼見赤柱對開海面有年幼的小朋友在扶著風帆,嘗試搖擺及前進,陳煒澄及林晉甫對運動的未來發展感到樂觀,希望可一直傳承下去。

陳煒澄憶述自高中已經是港隊成員,星期二、四在體院受訓,星期六、日去海邊:「我把所有時間都留給滑浪風帆。」他又坦言,自己一開始接觸時並不喜歡:「籃球好快射入一球,容易有成功感,但風帆要玩兩三堂,才懂得行駛…… 不過我喜歡自己愈來愈快的感覺。」

林晉甫就喜歡滑浪風帆在戶外進行,有陽光照耀、風吹著:「以前上學很累,但只要一下水我就馬上變得開心了。」他又說,自己一個堅持很辛苦,但有朋友支持及同行,加上風帆的速度感,令他熱愛。

無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