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去年《施政報告》提出將香港海防博物館改設為「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博物館於下周二(9月3日)正式更名並於周三(4日)推出東江縱隊專題展覽。展覽將會展出至明年7月,市民可免費入場。博物館今午舉行開幕前奏,立法會議員劉智鵬亦有出席,他表示展覽是重大「里程碑」,又指過往發現很多年輕人不知道東江縱隊歷史,令人感到無稽與擔憂;他甚至認為有市民只著眼於英軍18日戰爭,「撈亂」兩段歷史,因為英軍「都唔係保衛我哋中華民族嘅寶貴土地」,並謂「如果兩件事撈埋一齊嚟講,成個抗戰就無意義嘅」。

無標題

位於筲箕灣東喜道的香港海防博物館今午(27日)舉行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開幕前奏,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劉明光主持,香港地方志中心總編輯、立法會議員劉智鵬以及立法會議員陳曼琪亦有出席。典禮安排楊潤雄接受由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游擊戰士聯誼會會長林珍借出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並與一眾嘉賓和老戰士合照。

無標題

展品包括曾使用毛氈、抗戰紀念章

博物館將於下周三(4日)推出專題展覽「攜手抗敵: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的抗戰活動」,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及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聯合主辦,將開放至明年7月,展出東江縱隊隊員曾使用過的毛氈、布包以及抗戰紀念章等。博物館方稱展期時間充裕,市民可免費入場。

楊潤雄致辭表示,政府一向致力推動抗戰歷史和愛國主義教育工作,當中包括於今年設立香港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香港海防博物館更名後將增設「抗戰」二字,楊潤雄稱「抗戰」彰顯博物館以紀念抗戰歷史、傳承愛國精神為主題,同時亦蘊含對抗戰英烈的崇高敬意,以及警醒後世珍惜和平;「海防」二字則象徵博物館位處於鯉魚門海峽地區,並稱是自古以來重要的戰略地點,顯示香港一直作為國家南大門的守護者角色。

另外,楊潤雄提到,博物館在改設成抗戰及海防博物館後,將會加強展示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嘉獎狀與《陣亡戰士名冊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五年》名單,並會播放由香港導演拍攝的抗日電影。

無標題
左起:劉智鵬、張銳森

總館長:不會刪減海防部分

典禮後亦有安排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張銳森以及香港地方志中心總編輯劉智鵬分享。被問到博物館更名後常設展廳會否有改動或刪減,張銳森回應指,館方在常設廳中四個與抗戰相關展覽上加設扁額,予入場人士清晰了解展覽廳與抗戰相關,並會加強展覽元素,如增加東江縱隊架構和重要人物介紹,同時亦不會刪減海防部分內容,相反在堡壘上層增設關於明清時期海防設施的展覽。

至於成本及入場人數方面,張銳森表示,成本「不重要」,暫時亦未有具體成本和預計入場人數,他解釋說:「最重要係將海防博物館,帶到一個重要信息畀大家,而唔希望大家着眼點擺喺用咗幾多錢去改設呢一間博物館」。張銳森強調館方在改設博物館過程中不斷「優化」展覽。

有記者問及抗戰及海防博物館會否與國安展覽廳內容和角色重疊,張銳森稱兩者性質不完全相同,抗戰及海防博物館集中討論和介紹抗戰和海防歷史。

無標題

劉智鵬指英軍保衛屬土 東蹤隊保衛國家

香港地方志中心總編輯、立法會議員劉智鵬則表示,今次是首次有抗戰展覽以東江縱隊作為主題,形容為重大「里程碑」。

劉續指該展覽最重大意義,是可助釐清香港市民對於抗戰的理解,他稱過去曾發現最無稽和擔憂的情況,是有很多年輕人不知道該段歷史,僅集中了解英軍保衞香港;亦有很多市民不清楚或「撈亂」該段歷史,「佢哋搞唔清楚,嗰十八日戰爭,講得簡單啲係大英帝國用英軍嚟保衛咗,佢哋大英帝國裏面嘅香港屬土,呢個從大英帝國角度出發。咁姐係話呢,十八日戰爭呢佢哋唔係保衛我哋中國屬土,都唔係保衛我哋中華民族嘅寶貴土地。」

他強調東江縱隊及港九獨立大隊則保衛國家、中華民族屬土,兩者是不同:「如果兩件事撈埋一齊嚟講,成個抗戰就無意義嘅,變咗歌頌緊英國為佢哋屬土作出奮作,更艱鉅嘅喺後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