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近年拾荒者遇上交通意外的情況頻生,新福事工協會轄下組織拾平台與街道安全組織「街道變革」就2019至2024年間有關拾荒者嚴重或致命車禍進行研究,發現經歷嚴重或致命車禍的有15人,當中有6人死亡。組織建議政府推行低速區和改善貨車視野,並增設空間供拾荒者擺放手推車。

根據推算,本港目前拾荒人數為由2,791至3,456人之間,拾平台於2023年9月至11月就全港拾荒者進行問卷調查。有683名拾荒者參與,當中有25位拾荒者表示曾經歷交通意外。組織到統計曾經歷嚴重或致命車禍的有15人,當中6人死亡、5人重傷。

拾平台負責人鄧永謙提到,數據並未包括受輕傷的拾荒者,指拾荒者大多不懂報警處理,稱:「撞車都唔吉利,街坊有普通意外都唔會周圍講。」拾平台代表趙日輝指,不少拾荒者認為自己在社會沒有話語權,所以大多不會追究或索性私下解決,曾有司機撞倒拾荒者後,嘗試以$3000了事。

拾平台現時有協助受傷拾荒者循法律途徑追討賠償,惟需時達兩至三年,令拾荒者大多不會追究。由於拾荒者遇到意外,只能申請第三者保險或民事索償。鄧永謙向記者提到,曾有拾荒者成功索取13萬賠償,但一般處理需時,玲姐的個案事發兩年至今,仍未能成功索償。

據研究統計,涉及拾荒者交通意外的主要為的士及中重型貨車,大多源於司機的視線盲點。街道變革發言人葉靄瑤指,有些行車路段有轉角彎位盲點,令拾荒者與車輛未能同時看見對方。

拾荒者玲姐為拾平台跟進個案之一,她於2022年8月在行車路的側行走時,被高身貨車撞倒,涉事司機向警方稱自己看不到玲姐。意外令玲姐筋骨斷裂和盆骨疼痛,批涉事司機:「睇唔到就唔好開車。」玲姐解釋,行人路太窄,加上路面大多凹凸不平,令手推車難以前進。

街道變革建議推動改善貨車視野設計,包括採用較低車身、設更大的擋風玻璃和全透明車門。組織建議運輸及物流局可在政府轄下的外判服務合約、工程招標程序中,要求加入符合直接視線標準的相關條款。

研究中發現拾荒者交通意外主要集中九龍市區和新界,其中青山道及大埔道路段發生多宗車禍。現時青山道車速為每小時50公里,街道變革建議設低速區,降低限速至時速30或40公里,認為是大勢所趨。此外,組織亦建議推出交通緩行措施,例如收窄行車路線和街角等。

鄧永謙強調並非偏幫拾荒者,「會提佢哋唔好亂過馬路,唔好諗住老人家人哋就一定要讓你。」拾平台亦建議當局提供位置予拾荒者擺放手推車,減低在路邊整理回收物而發生車禍的風險,以及因應推行塑膠飲料容器及紙包飲品盒生產者責任計劃,直接聘請拾荒者為回收分類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