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原本位於馬己仙峽道15號的維多利亞城界石於2007年6月突然被人移走,至今下落不明。有中西區區議員就建議原址重置界石,並要求當局保護現存9塊維多利亞城界石。不過,地政總署及古物古蹟辦事處均未有派代表出席今早舉行的中西區社區參與及文化康樂委員會。有份提出建議的李志恒會後向《獨媒》指,界石是屬於「歷史遺物」,認為對香港有任何歷史意義和價值的事物都應適當地保存,「歷史唔應該分政治因素係入面」,並反指如果因界石具殖民地色彩就要將其淡化或去除:「咁唔通維多利亞港我哋又要將佢改名咩?」

部門無派代表出席會議 僅一議員發言

提出討論的是羅錦輝、胡汶軒、李志恒三名地委會界別議員,他們在文件中列出10塊維多利亞城界石的位置,當中包括於2007年發現被移走、位於馬己仙峽道15號海拔212米的界石,形容事件「非常可惜及令人惋惜」,強調所有界石「均極具有歷史價值」,建議重置馬己仙峽道的界石,或於原址作出標誌,並要求有關部門應盡力保護,以免再有同樣破壞情況發生。

金鈴
金鈴

他們並要求有關部門派員出席會議,介紹界石相關資料及保育政策,不過地政總署及古物古蹟辦事處均未有派人出席會議。在會議上,亦只有委任議員金玲發言,她表示各維多利亞城界石外觀雖然一樣,但卻各具特色。她指每個界石分佈於中西區的社區及山林中,提議訂立「一文物一活化」政策,並舉例如設計獨特的行山路線,讓市民可以探索大自然,同時重溫歷史。

李志恒
李志恒

李志恒:不應因具殖民地色彩就不保存

界石是英國殖民時期的產物,重置或標誌會否「政治不正確」?李志恒會後就向《獨媒》指界石是是屬於「歷史遺物」,認為對香港有任何歷史意義和價值的事物都應適當地保存。他以宋王臺作例子,指不會因其具有中國色彩而保存,同樣維多利亞界石亦不應具殖民地色彩就不妥善保存,強調歷史遺物應重視其價值和意義:「歷史唔應該分政治因素係入面」。

無標題
位於黃泥涌道聖保祿天主教小學對面的界石

他續稱,如果因為維多利亞城界石具殖民地色彩就將其淡化或去除:「咁唔通維多利亞港我哋又要將佢改名咩?」他強調提出建議是「寬宏大量」和「開放」,重申界石是香港歷史的一部分,重置石亦沒有變動其殖民地色彩。被問到如何重置界石,李志恒就稱:「唔係重置,要重置其實好難,歷史嘅嘢無咗就係無咗。」他解釋是將界石位置作出標記,例如設置立牌標誌出界石位置,又指可以製作石碑模型,達到保育作用及增加市民對界石的認識。

對於政府沒有派部門代表出席會議,李志恒就坦言感到可惜,批評當局沒有重視歷史遺物的保育措施,令界石於2007年無故消失,認為相關部門應該多加注意和檢討。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