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灣蠔排養殖區擬擴展 日後無人機監察
(獨媒報導)后海灣蠔排失控增長,「攬炒」下淨肉計養蠔業產量由2022年約104公噸減少至2023年約96公噸,亦出現垃圾及航行安全等問題。環境及生態局設立工作小組,去年起移除不合資格的蠔排,並擬擴展后海灣蠔類養殖區,由約1,400公頃增至約2,200公頃,以及加強管理,包括以無人機監察。
環境及生態局后海灣蠔排管理政府跨部門工作小組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后海灣蠔類養殖歷史悠久,惟近年蠔排數目有所增加,佔用水域超出指定範圍,引致垃圾及航行安全等問題。近年亦出現大量蠔隻死亡事件,認為反映可養殖數目已超出承載量。
局方於2023年5月完成凍結調查,當地有逾14,600個蠔排,超過指定範圍向西及北面擴展。去年7月向已核實的蠔排發出獨特標記,並逐步移除4,000個未獲發的蠔排,至9月中已移除2,500個,現存的蠔排約為10,000個,減少了4,000個。下一階段當局擬擴展養殖範圍,由約1,400公頃增至約2,200公頃,並以單一政府租約批出,業界亦同意成立一個由代表組成的管理委員會。
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今日討論,漁農自然護理署副署長黎存志指,不少未有標記的蠔排因種種理由由蠔民自行移走,包括移離香港水域。他指目前后海灣的蠔排絕大部分擁有標記,只有約100至200個未有標記,當局亦發現有假標記,會逐步處理。
立法會議員陳振英問及擴展範圍是否足夠,黎存志指新範圍參考了航道,向西水質並不合適,向東則過於淺水。他又將減少蠔排數目及密度,以每組蠔排面積120平方米左右,供目前約120名蠔民使用。至於日後如何監察蠔排數目,他指將使用無人機,並規定漁排需展示可在空中識別的標籤,詳情會列入新的租約條款。
民建聯何俊賢指,目前的漁排太貼近內地,部分非法蠔排有走私活動,甚至「不排除走人蛇」,亦有黑社會收「陀地」(保護費),故一直要求政府加強管理。他倡善用岸上用地,例如設立蠔業展示館推動旅遊。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指,發展局研究中白泥一帶生態旅遊,相信蠔業會是其中一個主題。
自由黨邵家輝問及,日後是否只可由香港人在該處放置漁排,謝展寰確認。他又追問過往內地人是否可於該處放置蠔排,謝展寰則稱「你可以咁樣講」,形容過往較為混亂。邵家輝又認為一人不應持有過多蠔排,應公平處理。
環境及生態局文件亦提及會繼續扶助蠔類養殖,正透過「漁業持續發展基金」推行「淨化生蠔項目計劃」和「設立促進香港蠔業水產可持續發展之蠔育苗場」,以及鼓勵業界以更耐用物料取代竹枝蠔排,發展本地蠔類品牌等。
立法會議員陳凱欣問及品牌的細節,謝展寰提及生蠔食用,他指后海灣始終接近人類密集地方,受污染機會高,不建議食用生蠔,但指會協助建立品牌以行銷海外。
委員會主席楊永杰問及有否其他地方適合養殖,黎存志指后海灣養殖業早於清朝出現,至今逾200多年,本港未有其他合適地方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