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香港動植物公園自上周日起累計有9隻不同種類猴子死亡,政府今日傍晚交代事件。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指,經過解剖及病理學診斷後,證實9隻猴子感染類鼻疽伯克氏菌,並死於因類鼻疽所引致的敗血病,感染途徑或與公園本月初進行的翻土工程有關,有動物區員工鞋底可能沾染到帶有病菌的泥土進入籠舍,令猴子有機會直接接觸病菌。

動物集體死亡事件於上周日(13日)起發生,起初有8隻動物突然死亡,包括一隻白臀長尾猴、一隻松鼠猴、三隻棉頂狨猴及三隻白面僧面猴,翌日再多一隻白面僧面猴死亡,其中棉頂狨猴屬極危、全球只有約2,000隻的物種。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周一已召開跨部門會議,調查事件原因。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署理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徐曉露、漁農自然護理署助理署長薛漢宗及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傍晚見記者交代情況。楊潤雄稱,在進行各種解剖、病理學診斷和化驗後,發現相關猴子的器官組織有大量類鼻疽伯克氏病菌,並排除其他致死原因。他又指,類鼻疽一般通過接觸受污染的土壤和水源而感染,重申病毒不會經人傳人,或動物傳人傳播。

無標題
資料圖片

公園月初進行翻土工程 或員工鞋底沾帶病毒泥土

對於園內猴子如何感染類鼻疽,楊潤雄解釋指,公園本月初曾因需維修部份位於花床底的灌溉喉管而於籠舍附近進行翻土工程,哺乳類動物區員工鞋底可能沾染到帶有病毒的泥土進入籠舍,令猴子有機會因而直接接觸病菌,亦有可能是已受感染的猴子體內有機會含有高濃度病菌,在與其他猴子有親密接觸後傳染。不過,楊潤雄就認為,類鼻疽伯克氏病菌在靈長類動物的潛伏期約為一星期,與翻土工程和猴子發病日的距離吻合。

衞生署稱對市民影響低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則表示,衞生防護中心從公園接收的17個動物樣本對類鼻疽伯克氏菌均呈陽性,但食物、水和泥土則呈陰性。泥土樣本正在進行細菌培植檢查,預計數天內會有結果。徐樂堅強調事件對市民影響低,市民不需擔心,又指類鼻疽屬風土病及法定需要呈報的傳染病,過去幾年都有散發性個案出現,而且並沒有與公園園區接觸有關的個案。

他呼籲市民當懷疑感染類鼻疽或出現相關病徵時應即時求醫,又指市民接觸泥土或污水時應該作出防護措施,如戴上手套避免皮膚直接接觸泥土,減低感染風險。

無標題
資料圖片

楊潤雄:現時預防措施足夠 會持續監察其他動物及員工狀況

就公園採取的預防措施,楊潤雄表示在接獲通知後已即時採取四項預防措施,包括關閉哺乳類動物區、全面消毒清潔涉事籠舍、要求員工穿著保護裝束、安排員工進行病菌測試。他強調員工病菌測試結果呈陰性,政府亦密切監察員工健康,指示員工如有不適要即時通報。

他表示現時公園已經全面清潔相關範圍,而且哺乳類動物區仍然關閉,市民不會去到受影響範圍,因此認為目前預防措施足夠,並不會徹底關閉動植物公園。

會上有記者問到是次維修工程是否存在疏忽令動物染病,政府又如何確保類似事件不再發生。楊潤雄則回應指,之後若再進行類似工作會汲取是次經驗,更加小心應對:「只可以話將來各方面都可以盡量做好,減低風險。」

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