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菡稱若人才無法適應 「香港唔可能湊佢」
【獨媒報導】當局推出的各類吸引人才措施,《施政報告》宣布截至上月底,共收到38萬宗申請,批出24萬,當中約16萬名人才已攜同家人抵港。政府早前宣布延長A類的續簽期限1年,即年薪過250萬元的申請者,可以留港3年後才續簽。在立法會人力事務委員會,有議員關注「高才」影響本地畢業生就業機會,勞福局長孫玉菡稱A類人才(年收入250萬以上)多是企業高管,有四分一人自設公司,不與本地生「搶飯碗」之餘更創造就業。至於C類「百強大學」畢業生,孫玉菡表明人才來港後須「主動適應」,「香港唔可能湊佢」,若對方無法適應,「我哋強行留佢,呢個唔現實㗎」,並稱人才「發唔發展到,係靠自身努力,香港唔會做保姆」。
目標3年內留5萬人才續簽
《施政報告》提及各項人才輸入計劃截至上月底,共收到38萬宗申請,當中約16萬名人才已攜同家人抵港。一直關注「高才」數字的選委界議員尚海龍指,《施政報告》目標在未來3年最少有5萬名抵港人才成功續簽,他稱目標遠比申請宗數低,問當局是否沒有信心令人才續留香港。
孫玉菡澄清目標較以往已有四成升幅,顯示政府對留下「高才」有一定信心,但他同時指出「大家要理解」,眾多「人才計劃」下未必每名申請者都想留在香港,舉例「一般就業政策」下,部分內地專家以「工作為本」,「做嘢嘅啫,個心未必長期留港」,孫玉菡指該些人為數不少。相對地,他相信拿「高才通」和「優才」入境的人士,留港意欲則「強好多」。
強調A類高才不搶本地飯碗
勞工界周小松表示近來不少行業出現結業欠薪潮,但政府仍大量輸入外勞,質疑「呢啲人才對香港嚟講係咪多多益善」、「香港有無咁多中高層職位接納呢咁嘅專才」。他又表示目前看不到輸入外勞有「止境」,反問政府有無考慮外勞會影響本地畢業生就業。
孫玉菡稱,據統計「高才通」已為本港帶來340億元直接經濟貢獻,等同1.2%本地生產總值,對經濟有「巨大拉動」。他表示「高才通」A類高收入申請者中,有四分一自設公司,不但不會與本地生「搶飯碗」,更會創造職位予本地人。另外他又稱留意到不少A類申請者是「大企業高管」,為了符合簽證要求,更要求公司將業務帶到香港,惟孫玉菡補充未有確實數據,但一再重申「高端人才唔係同我哋搶職位」。
「強行留佢,呢個唔現實㗎」
至於C類人才,他表示一年最多只得1萬名配額,希望盡量「留多啲機會畀本地人」。他指按現時人力推算,本港技工會在2028年出現約6萬人短缺,佔本地整體約13至14%,現有經「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來港的工人不會取得居留權,難以長期填補缺口。他指《施政報告》提出的輸入指定技術專才,必須是35歲以下,亦設有配額,同時會繼續加強本地技工培訓,保障本地工人就業。
選委界議員江玉歡指擔心「人才」來到香港後感到「失落」,找不到心儀工作之餘亦面對高昂租金,擔心會嚇怕人才。孫玉菡表明政府不會「畀樓畀錢」吸引人才,亦「無諗過用呢啲方法」,他又表示「人才嚟香港,係要主動適應嘅,香港唔可能係湊佢」,只會提供協助,例如多提供資助讓「人才」理解社會。另外孫玉菡又表明,「佢(人才)適應唔到,我哋強行留佢,呢個唔現實㗎」,而每個「人才」來港前,必定知道香港租金貴,因為機遇和教育資源豐富而吸引來港。
非每名高才「都一定要留住」
民建聯陳永光再問到當局如何「搶啱人才」,又如何不會影響本地人向上流機會。孫玉菡指出,首輪「高才通」調查顯示有54%人已找到工作,「我哋唔係每位高才嚟到香港,都一定要留住佢」,他表示是否留港是一個「互相選擇嘅過程」,「佢哋想嚟香港發展,發唔發展到,係靠自身努力,香港唔會做保姆」,只是提供一個場地和機遇。
孫玉菡又表示人才如果無法適應香港、無法在香港找到定位,會建議另覓發展地方,因為正如其他國際城市,「人才係流轉嘅」,如果對方在香港生活到,當局「歡迎佢留低」。